首页 全本 历史军事 帝尊阁

正文 第七十三章 做假账的户部尚书

帝尊阁 万山尽染 5985 2023-02-27 20:31

  任何封建皇朝,皇帝都绝不会是一言可以决天下。

  除非是开国皇帝,在马背上赢得了江山,余威犹在。

  其他历代君王,哪个不是受到各方牵制?

  就算是萧平硅,在如此大动干戈的事情上,内阁与文官集团也不会允许他胡作非为。

  动用这么多人力物力,还要消耗大量钱财,将来若是搞不出个一二三来,那就完全是砸水里了。

  国库,可没那么多钱粮,可以让皇帝瞎搞。

  “臣户部尚书燕揽风,有本启奏……”燕揽风出班,递出手中奏本。

  王丰立刻下去捧了上来,递到了皇帝的案头上。

  这话题顿时一转,让皇帝的尴尬局面,得以缓解。

  不过萧平硅打开奏章一看,便皱起眉头,白了那燕揽风一眼。

  “陛下,甘州、肃州、郦州,秋后大旱,多数农田最后收获寥寥,三州知府的奏报昨日才到,臣以为当务之急应当是开仓赈灾……”

  燕揽风没有附议,但这个奏章一出,皇帝也没理由劳民伤财了。

  你看,那三州旱灾来了,说不定要饿死多少人,你好意思不赈灾,把钱粮拿去搞一个新奇玩意儿?

  诸葛青山见状,立刻道:“陛下,户部所言,才是江山大事,社稷根本……内阁以为,应当尽快赈灾,免得灾民四起,又是一场惨剧啊。”

  朝中武官,却都是心思活泛起来。

  每逢大灾,必然有大量灾民,吃不上饭就会造反……那么军功就来了。

  谁去镇压铲除这些暴民,就可以攒一份军功,闲散在京的武官一个个都想动了。

  “三州灾情,自是刻不容缓,应当立即平灾,安抚百姓削减当地赋税……”

  萧平硅熟练地说道,大夏国太大了,每年都得有几处干旱,几处水涝,赈灾是早有章程的事情。

  “陛下圣明,百姓之福也!”秦时益见皇帝这样说了,也就不再多说什么,退回御史台官员中。

  原以为事情,就这样作罢了,缺不料萧平硅道:

  “但是火枪局,还是要搞的。”

  “陛下……”

  “先由户部与工部牵头,悬剑司与禁军负责安保,事关新式军械,涉及江山稳固,不容懈怠!”萧平硅声压众人。

  户部尚书燕揽风,当即哭诉:“陛下,户部没多余的钱粮啦!”

  “是啊陛下,户部要防备各方灾情,每年都捉襟见肘呢。”诸葛青山也道。

  倒也不是,非不让皇帝干事,而是确实比较穷。

  在商业不发达的年代,靠着赋税收上来的那点钱粮,每年基建都不够花费,何况还要赈灾。

  其实大夏国还算好,地处中原地带,只要不是特大灾害,每年也饿不死多少人。

  当然,百姓永远不可能富足。

  可是与其他国家,动辄饿殍遍地比起来,大夏已经是梦中之国了。

  “陛下三思啊……”群臣带着哭腔,仿佛皇帝再坚持,那就是个不听劝谏的昏君了。

  萧平硅淡淡道:“朕有法子,明年开始,国库会充盈许多,再不会每年都如此穷困了。”

  法子?

  你有什么法子?

  群臣不信,诸葛青山不信,秦时益不信。

  觉得皇帝在忽悠,觉得他只是想建立火枪局,对于后果并不在意。

  “陛下,就算是丰年,国库也不会有太多盈余,何以短时间内充盈?”

  诸葛青山作为首辅,也是有担当的,当即旨意:“敢问陛下,是谁建议创立那火枪局的,臣以为那是国贼!”

  哗……

  这下帽子盖得大了,秦时益也不敢接嘴,只是点了点头。

  群臣也是诧异,极少见到老首辅如此义正言辞,以往每这般时候,都是皇帝将要行差踏错的时候,诸葛青山会强力将其劝回。

  可是这回,皇帝却不买账了。

  “朕说了,事关新式军械,一应事务需要保密,各方不得追问,否则有窃国之嫌!”萧平硅也懒得再纠缠,当即下了基调。

  诸葛青山张了张嘴,见皇帝如此固执,意识到了什么,只是一叹不再多言。

  “陛下……”燕揽风当即痛哭流涕,一想到要拿出那么多钱粮,就觉得想跳河。

  “好了,退朝!”

  萧平硅平静了一下,道:“首辅与户部留下。”

  其他人的态度不重要,这俩人皇帝还得安抚,不然他们要是下绊子,这事儿能拖到明年去!

  “退朝……”王丰扯着嗓子,大喊了一声。

  然后莫渊示意门外的禁军撵人,并且守着门口,不准任何人靠近。

  刚才还喧闹的朝堂,瞬间变得安静下来,安静到燕揽风的眼泪滴落的声音,都可以听见。

  他哭得还真像是那么回事儿。

  萧平硅却是早就知道,这厮的性情了,只要自己想干点什么耗费高的事情,这厮就干当朝哭给群臣看。

  也不知道,史官会怎么记载这个铁公鸡。

  “户部,到底还有多少钱?”萧平硅问道。

  燕揽风停止了哭泣,道:“户部的总账,陛下不是有么……”

  户部还有钱没钱,你心里没点数儿?

  皇帝却是冷笑。

  “燕扒皮,你别以为朕不知道,你每年给朕的都是假账!”萧平硅指着燕揽风,气不打一处来。

  嗯?

  空气霎时一滞。

  王丰、莫渊、诸葛青山,皆是错愕。

  啥?

  假账?

  诸葛青山看向燕揽风,瞪他一眼,你真敢呐?

  燕揽风闻言,脸色刷白,但却不太惶恐:

  “陛下,臣……”

  他想着怎么解释。

  却被皇帝怒斥:“你这厮,生怕朕看到国库账上还有钱,就奢靡乱花,所以总是将账做得盈余不多,捉襟见肘的模样……是不是!?”

  燕揽风挑眉,低下头,假装数自己的脚趾头。

  诸葛青山怔住,看着燕揽风:“燕大人……真国士也!”

  “首辅大人见笑……”燕揽风尴尬道,他以为自己做得很好,没想到皇帝早就知道了。

  “不不,老夫是真敬佩,燕大人居然可以想到这样的法子,让陛下节俭,让国库可以有些盈余……老夫也想不出这样的法子啊!”

  诸葛青山不得不服,不愧是做户部数十年的老手,特么地居然敢给皇帝看假账。

  欺君之罪,你得背一个吧?

  不过此时,诸葛青山根本不提,燕揽风已经欺君的事情。

  因为看起来,皇帝早就知道,并且默许了这样的行为,或许也是在为自己设定界限,免得过于靡费。

  陛下真是好啊!

  燕揽风见势,拜道:“臣知罪……”

  “别整这些没有的!”萧平硅摆手,“户部有多少钱,这些年又盈余下来多少,你燕扒皮是最知晓的。”

  “朕也不多要,不过多建一个衙门,高产粮种的事情你们也知晓,明年开始就可以大范围播种……国库至少会多几成税收。”

  “再有就是,新式军械太重要,必须要搞……却也不是一蹴而就,需要缓缓施行,前期投入并不会太高。”

  “户部还有点儿小钱……”燕揽风已经被揭开老底,再也不敢哭穷了。

  若是再哭穷,皇帝一个欺君之罪下来,他也扛不住。

  虽然君子可欺之以方,但这毕竟是个把柄不是,再一心为国,也不能太过分。

  诸葛青山见状,也才想起来高产粮种的事情:“陛下还是乐观,新粮食要推广,绝非一朝一夕之功……”

  “首辅言之有理,若是强行让百姓多种新粮,他们多半会不信任,不会用心。需要选一个试点,等到收获之后,百姓自然就会相信,趋之若鹜……”燕揽风说道。

  萧平硅点点头:“这些事情,自然由内阁去做,不过今年方家庄上就要全数收获了,届时让京城的人都去观看。”

  “陛下圣明……”诸葛青山正有此想法,知道的人越多,老百姓就越容易接受,过渡期就越短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